湿疹是一种慢性、反复性的皮肤瘙痒性炎症,皮肤屏障功能差、接触过敏原、皮肤过于干燥等因素均可引起湿疹。
日常生活中,宝妈宝爸们常常分不清痱子和湿疹,尤其到了夏季,更容易将两者混淆。二者如何区分呢?
一、脂溢型湿疹:又叫「乳痂」或「头泥」,常出现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,如头部、前额、面颊、眼眉、耳朵、腋下、腹部和大腿间的皱褶等部位。特点是皮肤红斑、油腻鳞屑、没有瘙痒或轻微瘙痒,头皮上有淡黄色油腻鳞屑。患处皮肤会轻微变红,黏着油腻的小薄片或黄色的厚鳞屑,形成一层疮痂,一般不会发痒,常见于出生后3周~3个月的宝宝。
二、渗出型湿疹:多发生于胖宝宝,表现为皮肤红斑、边缘模糊,红斑上密集针尖大小突起的皮疹、顶部有水泡的丘疱疹、水疱和渗液。渗液干燥后则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,常因剧痒、搔抓、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,显露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,以脸颊多见,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及头皮。如有继发感染,可出现脓疱、局部淋巴结肿大、发热等症状。
三、干燥型湿疹:表现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、密集小丘疹,无水疱,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,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,常累及面部、躯干和四肢,反复发作时亦可见轻度皮肤增厚、皲裂、抓痕或结血痂。
为什么会出现湿疹?
宝宝湿疹一般可分为内、外两种因素。一、内在因素:主要和宝宝身体素质相关,包括过敏性体质、胃肠道功能或内分泌代谢紊乱、慢性感染、神经精神异常等。
(一)遗传了家族过敏体质可引起湿疹,且反复不愈;
(二)刚出生的宝宝,从母体中带来的雌激素水平高,皮脂腺分泌旺盛,易发生脂溢性湿疹;
(三)皮肤结构角质层薄、毛细血管网丰富、容易导致变态反应发生;
(四)孩子患消化不良、腹泻等胃肠道功能或内分泌代谢紊乱时,皮肤出现特应性炎症。
如何预防湿疹?
一、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,可记录自己的饮食以便寻找导致宝宝出现湿疹的可疑食物,并加以回避。
二、辅食添加后,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同样应进行饮食记录,一旦发现宝宝出现湿疹,应对可疑食物加以回避。
三、平时注意宝宝皮肤的保湿护理。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洗浴用品。注重PH值,一般选择弱酸性的,PH值5.5左右,且不含香料。特别是在秋冬季洗完澡后,给宝宝全身涂抹婴儿润肤油,防止皮肤干燥。皮肤明显干燥者应适当减少清洁用品的使用次数。
四、孩子的衣物应为柔软的棉织品,不穿腈纶、羊毛、丝绸和人工纤维等织物。
五、平时对宝宝贴身衣物以及睡觉的床单被套及时更换清洗,保持干净卫生。
注意:和荨麻疹一样,湿疹用药也是个难题,家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切勿自行滥用药物。
儿科简介
乐山市妇幼保健院(乐山市妇女儿童医院)儿科是乐山市医学重点专科(甲级),集儿童危急重症救治、疑难病症诊治、区县患儿转运及教学科研等能力为一体,承担着对我市11个区县的业务及技术指导。
科室配置有进口呼吸机、脑功能监测仪、CPAP无创呼吸机、肺功能仪、床旁彩超、床旁X光机、血气分析仪、心电监护仪、开放式抢救辐射台等急救设施设备。
开展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、哮喘的规范化诊疗、儿童脓毒性休克的诊疗、儿童呼吸衰竭的急救及诊疗等项目,率先在全市开展儿童常见病中西医联合治疗,如:小儿过敏性紫癜、小儿肾病等;将小儿推拿应用到儿童疾病治疗中,如:小儿夜啼、遗尿、感冒、腹泻、斜颈等,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。
本文作者